陈世美为什么非死不可?看包公案背后的历史逻辑

陈世美为什么非死不可?看包公案背后的历史逻辑

更残忍的真相是,其实这更符合古代社会的道德标准。

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的反映,对更多的负心汉选择“小惩”而不是“大戒”是有着其真实的历史背景的。在传统那样“夫为妻纲”的男权社会下,是不可能对仅仅负心的男人就大开杀戒的,原因主要有两点。

其一自然是男女不对等的社会地位,古代男性可以一妻多妾,严格来说多几个女人在那个时代并不是什么罪过。相反女性就得讲究从一而终,以夫为纲。

其二是更现实的考量,尽管人们的朴素情感里是痛恨负心汉的,但是就连这些为弃妇主持公道的人也无法对负心汉大打出手,道理很简单,丈夫没了,剩下的孤儿寡母怎么办?

虽然少数如两宋那样的朝代,已经有了允许女性离婚的“和离”制度,但真正实施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。在提倡女子从一而终的社会,改嫁无疑要承受巨大的压力,包括子女日后的生活也将受到难以想象的冲击。

至于带着孩子回娘家也是不现实的选择,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,古代的爹娘不可能养女儿一辈子,何况家里基本都还有个等着继承家业的兄弟。

因此改嫁难行,也无法回娘家生活。那么最可能也是最现实的剧本就是,众人围着雷声大雨点小地“惩罚”一顿负心汉,接着再好好规劝他痛改前非,最后就是领着老婆孩子回到家里继续过日子。

至于负心汉回到家里会如何对待老婆,又真的能否浪子回头,那就不是观众的事了。

那么再让我们回到开始的问题,为什么同样是负心汉,包青天审理《铡美案》里的陈世美就一定要死呢?我觉得同样有两大原因。

第一条,首先来说我们可能都会错意了。陈世美被铡死的直接原因其实并不是抛妻弃子,甚至也不是意图杀妻,他有更严重的罪状——欺君和不孝。

隐瞒自己成婚的事实而跑去当驸马,这是欺君大罪,如果说这点还能因为公主的宠爱而免罪。那么弃养双亲以及亲死不葬的大罪,在传统儒家孝治的旗帜下简直就是不可饶恕的。

第二条原因,在陈世美负心案之外实际上还有更重要的剧情逻辑——为了烘托包公案。是的,此案的核心其实是为了突出包拯大人的铁面无私以及不畏强权,没有什么能比用铡刀铡下皇室驸马的情节更能衬托这两点的了。

尽管这不符合现实的历史,但这并不会影响包公在百姓心中的形象。

古代的百姓们总期望出现青天大老爷,来替他们伸张正义,这种情感自然影响到一批文学作品和戏曲艺术。

这,才是包公案后真实的历史逻辑。

因此在文人的笔下就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包青天,也因此,陈世美他非死不可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利用AIDA64 Extreme 检测机械硬盘健康程度
mobile28365正规网址

利用AIDA64 Extreme 检测机械硬盘健康程度

📅 08-12 👁️ 7551
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、表示与实现详解
mobile28365正规网址

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、表示与实现详解

📅 08-03 👁️ 8934
球王陨落,传奇球星贝利去世!曾三夺世界杯冠军,从贫民窟小子到一代球王,他实现了“逆风翻盘”的奇迹人生